知名股票師是群演,騙子騙你沒商量
非法證券活動典型案例:
1、案例一:層層設套,擺下連環(huán)計
案情摘要
在營銷人員的不斷鼓吹下,于某繳納5000元成為了一家投資咨詢公司的會員。但是在接下來三個月中,“高老師”推薦的股票均處于虧損被套的狀態(tài),讓于先生非常氣憤。因此于某將股票虧損情況進行了投訴,對方稱所推薦的股票都是漲停股票,對虧損的情況一定會徹查清楚。
兩天后,于某接到自稱為“白總監(jiān)”的電話,稱為了彌補于某的損失,公司現(xiàn)推出一項“秘密”行動,準備聯(lián)合幾家機構拉升幾只股票,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可以獲取巨大利益。鑒于前期余某的損失,公司以優(yōu)惠的價格將于某升級為高級會員,只要再繳納18000元就能享受到38868元高級會員的待遇,由其親自指導炒股,保證能獲取50%以上的收益,并要求余某保密,“白總監(jiān)”信誓旦旦,再次騙取了于某的信任。在于某又給該公司匯去了18000元后,“白總監(jiān)”也人間蒸發(fā),杳無音信了。于某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被一騙再騙,中了非法投資咨詢機構的設計的連環(huán)計。
風險提示
在這個案例中不法分子推薦股票造成投資者虧損后,利用投資者已處于虧損的尷尬局面,采取各種“話術”蠱惑投資者參加更高級別的會員組,繳納更多的“會員費”,造成投資者虧損越來越大。
2、案例二:“私募基金”的大忽悠
案情摘要
投資者張某在家接到電話,對方稱自己是國內(nèi)知名私募基金公司,擁有大量的內(nèi)幕信息,具有超強的資金實力,能為其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張某經(jīng)介紹上網(wǎng)瀏覽了該公司網(wǎng)站,看見網(wǎng)站上公布了大量股票研究報告和行情分析,覺得該公司非常專業(yè),便同意接受該公司的咨詢服務并繳納了8000元服務費。事實上該公司只是個皮包公司,并不具有投資咨詢資質(zhì),張某繳納的服務費也打了水漂。
風險提示
經(jīng)過調(diào)查,許多所謂的專業(yè)機構無外乎就是租用一個幾十平米的辦公場所,并雇用一些對證券市場一無所知的業(yè)務人員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對投資者進行欺詐的“皮包”公司。假借“私募基金”名義就是最典型的一種形式。
投資者在參與證券投資咨詢服務活動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輕信所謂的“專業(yè)機構”和“內(nèi)幕消息”。接受投資咨詢服務時一定要核實對方的資格,明確對方身份,選擇合法機構和有執(zhí)業(yè)資格的專業(yè)人員。
3、案例三:借用境外上市公司編造謊言
案情摘要
A投資公司通過電話、網(wǎng)絡等通訊方式與投資者取得聯(lián)系,聲稱該公司掌握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上市的B公司將開展定向增發(fā)的內(nèi)部消息,屆時B公司股價將比現(xiàn)在上漲數(shù)倍,A公司可以通過其合作券商免費向投資者提供開立港股(H股)證券賬戶的代辦服務,投資者只需通過開立后的賬戶按照A公司提供的時點和價位交易不低于10000股的B公司股票,即可享受巨額收益,但要獲知交易時點和價位則需要向A公司支付一定“勞務費”,誘使投資者上當受騙。
風險提示
上述案例是社會上最近出現(xiàn)的新類型欺詐手段,其主要特點有二:
一是利用投資者對境外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的不熟悉來強化其宣傳活動的神秘性,掩蓋虛假事實和違法性;
二是利用可以為投資者開立境外證券賬戶來增強其騙術的迷惑性,使投資者認為該公司為正規(guī)公司,從而放松了警惕。以開立H股證券賬戶為例,內(nèi)地居民只能通過香港證監(jiān)會批準的持有證券交易牌照的合格券商在內(nèi)地開立的分公司或辦事處開戶辦理,其他公司或個人沒有資格開展代辦業(yè)務。
另外,不法分子所謂的知道上市公司在未來將要開展重組的宣傳伎倆還有避免謊言過早被投資者識破的目的,利用重組還在醞釀來給他們行騙爭取盡可能長的時間。